和一位熱愛九型的媽媽,聊到幾天前和他八歲的孩子介紹一到九號性格,
因為孩子常聽到父母講九型性格,幾號如何如何,
引起小孩好奇主動來詢問媽媽,一到九號的人,是怎麼樣的
~~

媽媽簡單介紹1-9型號性格,孩子的反應很快,馬上會聯想到班上同學,非常像這型號的人,並且能清楚說出,為什麼他覺得這位同學是這個型號的人。由於媽媽也認識孩子班上一些同學,聽孩子講起同學的型號,發現,孩子很認真的說明同學們的個性。


過程中,孩子也同時在探索自己的性格。

孩子會說:我一定不是這個號碼,或者我有點像這個號碼耶

並且反問媽媽,你覺得我是這個號碼嗎?

媽媽用非常開放的回答:可能吧~~再找找看,聽聽看其他號碼,看哪一個比較像。

 

這個孩子的性格型號,我和這媽媽幾個月前就討論過,從生活經驗中印證並確認了這個孩子的性格型號(性格型號平均7-8歲定型,也有很早或稍晚定型的孩子)

 

不過,媽媽仍然將探索自己的機會和主權,交回給孩子,讓他自己去發掘自己的性格。當媽媽講述到七號性格時,孩子馬上反應:「媽媽,這就是我啊~~」找到自己型號,原來如此開心。

 

 對我來說,是一個新的思維,在孩子身上,性格型號其實更加容易辨別和確認,因為孩子總是不保留的展現自己。

長大後社會化的過程,有更多的包裝和保護自己,穿上更多盔甲,以致大人確認自己性格型號的過程,有時需要一些時間和努力的向內探索;孩子行為上的表現,通常更是內外一致的。

 

對親子關係本就感興趣的我,想想也許有一天,我們可以到學校裡,去聊聊九型性格,讓孩子認識自己,也讓老師,對孩子有更多的明白,明白孩子行為產生的背後原因(出發點),更能因應孩子性格的不同,有效的引導孩子,並鼓勵他們發展本身特有的天賦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NNju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